一、推廣綠色建材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建材產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差距較大。而發展綠色建材恰恰可以改變行業發展方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走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綠色建材的發展,《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發3[2014]4號)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積極推廣應用綠色新型建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中發[2016]6號)明確要求推廣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評價體系;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推廣綠色建材。
而綠色建材評價恰恰是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的最基礎性的工作,同時也是綠色建材產業日益成熟的標志。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的居住環境和品質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居住環境和品質的提升與建材產品息息相關。有了綠色標識,探索建立綠色建材家居產品追溯機制,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藏身,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因此通過對建材產品的性能、安全、污染物排放等指標的評價,提高綠色建材的生產應用標準,是當前綠色建材產業的主要工作。
同時,在促進綠色建筑和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方面,綠色建材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國家鼓勵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優先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城區、政府投資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應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工信部、住建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中要求,到2018年,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建材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提高到20%,品種質量較好滿足綠色建筑需要,綠色建材應用占比穩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試點示范工程應用比例達到70%,既有建筑改造應用比例提高到80%。因此促進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并不斷提高應用比例,必然會進一步帶動綠色建筑向更高水平發展,夯實建筑業發展的基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如此看來,綠色建材產業不僅僅實現了傳統建材工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對其他行業也具有推動作用。
二、綠色建材評價工作推進情況
為加快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規范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更好地支撐綠色建筑發展, 2014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掇k法》規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 3個等級,“兩部委”成立綠色建材推廣和應用協調組,負責三星級綠色建材的評價標識管理工作,省級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指定相應的省級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地區一星級、二星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工作。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申請企業應當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與申請相符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產權,具有完備的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申請的建材產品符合綠色建材的技術要求。
為落實《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2015年兩部門聯合發布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導則中涵蓋了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陶瓷磚、衛生陶瓷、保溫材料、砌體材料和建筑節能玻璃等七種產品。 2016年 5月 27日,住建部及工信部在北京召開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座談會, 32家企業的相關產品獲得首批三星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CTC)已經成功獲得全國三星級和北京市一二星級資質,CTC 將充分發揮集團總部技術優勢和分子公司的區域優勢,積極為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綠色建材評價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三、一站式服務
《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涵蓋了產品檢測、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職業衛生監測、 能源審計、環境產品聲明(EPD)、碳足跡等諸多指標,CTC 兼具上述各項資質,可為申報企業提供從輔導到評價的一站式服務。
導則通用指標 |
審查內容 |
CTC 具備的相關資質、能力 |
工作場所環境 |
職業衛生監測報告 |
職業衛生監測資質 |
安全生產 |
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 |
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資質 |
管理體系 |
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資質 |
產品性能 |
檢測報告 |
我國最權威的建材檢測機構之一 |
單位產品能耗 |
能源審計報告 |
能源審計資質 |
產品認證 |
產品認證證書 |
自愿性產品認證資質 |
EPD 報告 |
第三方報告 |
國內最早開展 EPD 相關工作機構之一 |
碳足跡報告 |
第三方報告或證書 |
碳核查資質和低碳認證資質 |
四、收費辦法
標識有效期為3年,初次評價費:兩萬八千元(單個產品類別/單個生產場所/五個產品單元以內);年度監督費:五千元(不含產品檢測費)。
五、聯系方式
地 址: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紅光大道以北灃東城市廣場東側
聯系人:王遠、劉哲、劉繼武
電話:13201911721、15109216756、13891095663
郵 箱:wangyuanxy@126.com、liuzhe0727@126.com、xyliujiwu2004@126.com